【体育彩票比赛前】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红色海鸥,翱翔蓝海

频道:新闻资讯 日期: 浏览:53
  中国海洋大学原创话剧《文圣常》首演现场。中国海洋大学团委供图   1932年5月28日,《青岛时报》的“本市新闻”栏目刊登了一条简短消息:“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编者注),新近成立一新剧社,定名为海鸥剧社,定于今‘二十八日’晚七时卅分,在该校大礼堂举行第一次公演。”   今年9月10日,由海鸥剧社创作排演的话剧《文圣常》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体育馆首演。该剧根据我国海浪研究开创者、物理海洋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生平事迹创作改编,是中国海洋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的献礼之作。   九十余载风雨兼程。作为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海鸥剧社见证了中国海洋大学的成长和发展,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凝聚和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学子。   一只海鸥,诞生于革命洪流中,翱翔于广阔海天间。   海鸥展翅,弦歌不辍   两个月前,当编剧孙丽萍第一次将话剧《文圣常》的剧本交由这支看似青涩的学生剧团时,她的心里有些许不安。   “这部剧的创作并不轻松,文圣常院士在海大人心中就是一座灯塔,无论是和文院士相处过的老师还是听过他故事的同学,甚至早已毕业多年的校友,所有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期待。”孙丽萍说。   据海鸥剧社指导老师、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教师朱琳介绍,为了排演好《文圣常》这部剧,学校邀请了许多校内外的专业人士,从剧本创作、演员选定、舞美置景、日常排练等环节指导、参与工作,却坚持启用“全学生演员阵容”进行排演。对此,她解释:“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要坚持‘海大人言海大事’;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他们可以做得到。”   “整场演出全程2小时20分钟,没有任何一位观众提前离开,全都沉浸在与这部剧的对话中。”回忆起话剧《文圣常》的首演,编剧孙丽萍对这群非专业的学生演员的态度由担忧转为敬佩。她表示,无论是每一句台词背后流动的情感,还是每一次人物对话拿捏的分寸,这些她不曾写进剧本的细节,都已通过海鸥剧社成员们饱满的表演传递呈现,“他们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超出了我的预期”。   在朱琳看来,无论多难,这帮“充满了干劲”的学生都会尽力克服。自2017年指导海鸥剧社至今,她时常被剧社里的氛围打动。虽然成员们从未接触过任何系统化的专业熏陶,“甚至连台词的断句都说不对”,但一直“野蛮生长”的海鸥剧社,始终保留着最纯粹的热爱。   背负着外界的期待,海鸥剧社的成员在今年暑期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身为此次大师剧的主演,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马子越对压力的感受更为强烈,“每天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排练到晚上10点、11点”。集体排练结束,马子越还会独自梳理台词到深夜,反复找感觉。   身为海鸥剧社的负责人之一,今年上大三的付晓曦也放弃了暑假,承担起道具筹备以及舞台监督的相关工作。为了确保最终呈现的效果,大到沙发摆放的位置,小到磨盘的直径,她都需要和导演、舞美老师、道具公司来回沟通确认。“导演有任何道具方面的问题,我都能随叫随到。”   首轮3场演出落幕,听着台下不断的掌声,剧社成员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对于一支兴趣社团而言,长周期密集的排演,考验着我们对这件事的热爱究竟有多少,任何一点退缩的想法都会在压力和痛苦面前无限放大。好在我们所有人都经受住了这次考验。”马子越说。   “在海鸥剧社,大家始终保留着一份信念感、一份对艺术的追求。”早在读高中时,热爱表演的何宇涵就曾通过社交平台了解过海鸥剧社;高考之后,如愿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他更是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海鸥剧社。虽然抱着极高的憧憬,但何宇涵表示海鸥剧从没让自己失望过。“无论是学兄学姐的能力,还是学校对剧社的支持程度,都超出我的预期。”身为海鸥剧社的现任社长,何宇涵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因为女性角色少,所以大部分女生都是在做幕后。希望以后剧社能创作出更多围绕女性的剧本,让越来越多喜欢表演的女生也能登上舞台。”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曾在2023年为海鸥剧社开展话剧艺术专题讲座。在观看了同学们对话剧《理查三世》的创新性演绎后,他表示:“这一版不是照猫画虎的空壳,而是发挥年轻人的创作力和想象力,真正经过思考的结果。”   在朱琳看来,剧社成员这份接续不断的生机与动力,一方面源于学校给予的包容与支持。“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办‘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活动,展演5部左右由学生自主创排的话剧,学校对于学生演出剧目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她认为成员们的信念感是受一届又一届“海鸥人”不惧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所影响。“经过近百年的风雨翱翔,这只海鸥已经有了自己的灵魂。”   红色海鸥,蓝色梦想   立校于黄海之滨,海大学子对于海鸥并不陌生。因骨骼是空心管状,海鸥可以灵敏地感觉到气压的变化,从而准确预知天气变化。当海鸥贴近海面飞行时,多是晴朗的好天气;如果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海边,或落在浅滩、岩石、暗礁周围,群飞鸣噪,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每当航行迷途或大雾弥漫时,海鸥的飞行方向,亦可作为航海者寻找港口的依据。   作为山东省最早的革命红剧团体,海鸥剧社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己任,因出演《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等表现底层人民对剥削压迫的反抗和宣传抗日思想的剧目,被誉为“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1933年夏,青岛市委遭到破坏,海鸥剧社活动被迫终止,但革命精神却激励着有志之士不懈奋斗。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经过几代成员的努力,在校团委的组织推动下,60多年后,1998年春,海鸥剧社重新组建。随着《雷雨》《项链》《深情》《风雨起兮》等剧目的成功公演,海鸥剧社宣告新生。   “1998年5月17日,那是一个下小雨的晚上,六二礼堂的昏黄的灯光下,海鸥剧社重登舞台。”中国海洋大学1996级校友、原海鸥剧社社长潘彦谦曾在《记剧社第一次演出》一文中写道:“原来话剧,更确切地说是舞台,能给我如此纯洁和简单却足以回味一生的喜悦。正是这样的喜悦感和后来的成就感、责任感,驱使我意图使剧社成为一个实现梦想和锻炼意志的场地。”   随着海鸥的重新振翅,潘彦谦的愿景逐渐变成现实。一届又一届“海鸥人”从现实中汲取养分与灵感,立足生活进行话剧创作,创作出富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海洋文化特色的优秀话剧。   以海大校友张沈川为原型的改编话剧《永不消失的电波》,讲述国歌歌词作者田汉波澜壮阔一生的话剧《狂飙》,以学校师生、校友为原型创作的“海鸥四部曲”系列话剧《海之魂》《山海情》《谁打了我的鸭子》《守望》……越来越多的剧目在校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看一场海鸥剧社的话剧”已成为海大校园中广为流传的“毕业前不可不做的20件事”之一。   “我印象最深的剧目,是我在3年前参与的话剧《海之魂》。”何宇涵介绍,《海之魂》是根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王成海在进行海洋资源科研调查时为营救同事不幸牺牲的事迹而创作。时至今日,他仍能记起最后一幕中王成海饱含深情的独白:“未来,梦想由我们的学生践行,他们传承着我们的科研情怀,求真务实,笃行致远,心怀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海洋的热爱,必将像一股巨浪涌向远方,涌向明天,那是我们的海洋事业,我们的国家所向往的明天。”   “‘就像一座孤悬的火山,傲视发怒了的海洋’,这句文院士写的诗,恰如其分地形容着他自己的一生。”在文圣常院士身上,孙丽萍感受到了科学家身上的坚毅,即便是面对穷极一生也无法弄清楚的庞然大物时,也绝不言放弃。   通过这部剧,创作团队希望将文院士的故事传递给观众,“真诚地面对自己,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奉献自己”。而身为剧中演员,马子越对剧本中暗藏的心思都细心感受把握。时至今日,每当他回忆起排练时的点点滴滴,仍感慨万千:“在剧社的日子,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澎湃不息的生命力;它鼓励我不要因为任何一种磨难就停滞不前,而是要愈挫愈勇,一次又一次信念坚定地向前求索。”   “这次看话剧真的感受到了老一辈科研人员的大义。文先生和他的夫人葛管彤相互扶持,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走过了中国海洋事业最艰难的岁月。”演出结束后,文圣常院士的独白声仍在2024级新生赵蕊的心中回响:“我们要用海洋拼出中国的地图,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记者 王军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体育彩票比赛前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